報料 image
調查報道

台山核電站安全隱憂下封頂

距離香港130公里的台山核電站,法國供應商的反應堆壓力容器被驗出質素不達標,記者到台山實地採訪,拍攝到核電站混凝土外殼已經完全封頂,一旦壓力容器有問題亦不能取出或更換。

FWPIXTAISHANSCENE6-864x500

距離香港只有130公里的台山核電站,去年驗出法國供應商的反應堆壓力容器質素不達標,引發安全隱憂。FactWire傳真社記者本月初到台山實地採訪,並以航拍機拍攝核電站情況,發現興建核電站的工程進入尾聲,兩座核島的混凝土外殼已經完全封頂,一旦壓力容器有問題,亦不能取出或更換。

多名派駐當地的法國工程師向記者透露,1號機組已展開大量投產前測試,最快2018年才可能連接電網,正式投產;不過,中方不斷催趕進度,希望提前至明年、即一直向外公布的2017年啟用,務求成為全球第一個使用三代核技術的發電站。

台山核電站位於廣東省江門市台山市赤溪鎮海邊,受山巒包圍,與外界隔開,未經批准任何人不得進入核電站範圍。

傳真社記者利用航拍機,高空拍攝台山核電站的最新情況,發現核電站幾近落成,只剩下數個天秤未拆除,外表看來與完工無異。兩座核島的圓頂已被混凝土密封,用來盛載放射性燃料的壓力容器已完成安裝,核反應堆可以隨時啟動。

他表示,中國一方很著急,不停催趕工程,要求發電廠明年投產,「他們要成為世界第一個啟用的第三代核反應堆。」

台山核電站由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與法國電力公司(Électricité de France,簡稱「EDF」)合資,中方佔七成股權,其中51%由在港上市的中國廣核集團子公司中廣核電力(港交所上市編號:1816)持有。中廣核一直對外公布1、2號機組分別於明年上、下半年先後投產,但記者在當地接觸過7名由EDF派來的外籍工程師及建築師,均表示1號機組需要進行大量測試,最快2018年才可投產。不過,中方一直對外堅稱台山核電站將於2017年啟用。

法工程師:最快2018年投產 中方堅持2017年啟用

一名駐站法國電力工程師稱:「工程延誤是因為要進行電力生產系統測試,核電站每一個部份都需要測試,最快2018年才可以接駁電網正式供電,亦可能要再多兩年、三年、四年、五年……這視乎所有測試結果和中方取態,而他們希望盡快完工。」另一名法國土木工程師續稱:「核電站的工程部份經已完成,但我們需要檢核整個興建程序,確保工程符合要求,正因如此,我們才來到這裡。」

一名負責核反應堆、在核工程有逾20年經驗的法國工程師則指,「去年底已派駐台山三個月,1月27日完成1號機組的冷態測試後,回法國放了一個月假,今次再來逗留一年,預備各項系統檢測,包括明年進行測試壓力容量堅韌度的蒸氣壓力測試,之後還有很多工夫,最快也要兩年後(2018年)才可投產」。他表示,中國一方很著急,不停催趕工程,要求發電廠明年投產,「他們要成為世界第一個啟用的第三代核反應堆。」

據悉,本月上旬共有200名工程師由法國派駐台山,抵埗後將開展核電站的投產前測試。

台山核電站整個計劃擬興建六台發電機組,已獲批的一期工程共有兩台,投資額達730億元人民幣(約864億港元),是目前在電力領域中投資規模最大的中外合資企業項目。機組採用法國研發的第三代壓水式反應堆(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簡稱「EPR」),是目前最先進的核電設施。按EDF原合約,台山機組是繼芬蘭、法國機組之後,全球第三、四台投產的EPR機組。不過,EDF子公司阿海琺集團(AREVA)生產的反應堆壓力容器,去年4月被法國核安全局發現頂蓋及底部的碳含量達到0.3%,大幅超出法定標準36%,令容器韌性不足,在抵受極高溫度及壓力時容易脆裂,導致核洩漏。芬蘭及法國興建中的核電站隨即停工,唯獨台山繼續工程。

他們要成為世界第一個啟用的第三代核發電機組

中廣核去年底公布,將投產日期由今年延至明年,原因是全球尚未有採用三代核電技術的核電機組投入商業營運,核電機組系統集成及性能試驗尚需驗證。EDF及AREVA今年4月再發表測試結果,指出反應堆壓力容器頂蓋及底部的鋼材,碳含量超標位置較原先估計更深入,超過容器厚度的一半,需要延長複檢時間,料今年底完成。4月底AREVA向法國核安全局提供檢測結果,發現自1965年以來,有400件組件檢測記錄不當,包括測試結果被修改,其中350件去向未明。

可是,中廣核電力(1816)本月18日邀請本港傳媒到深圳總公司參觀,集團新聞發言人黃曉飛首次回應壓力容器問題,指AREVA對台山兩台機組的相關組件之製造過程,按照「適用法規」的要求進行了全面複查,沒有發現不符合標準的地方,並對1、2號機組分別在明年上、下半年投產充滿信心。不過,黃曉飛未有提到國家核安全局去年要求在不破壞產品的前提下對組件進行檢測的結果,亦沒有解釋所謂適用法規是甚麼。

曾任加拿大原子能研究所高級科學家的香港核專家胡仲豪指出,如果台山要做第一個運作的EPR,等於將台山項目變成一個試驗場,肯定存在安全風險,「台山正做一些無前人經驗的事……EPR已經有很多負面往績,中國機組又是全世界首個,各方面來說,中國是行先了一大步,我個人認為,應該要十分小心。」

胡仲豪指出,核電站的管理運作亦是影響安全的關鍵,但他對內地的工作文化沒有信心,「負責的人有多大風險意識,是文化知識問題,也是習慣問題。」

另一名熟識核電巿場人士估計,1號機組原定2013年投產,至今延誤多時,已令成本大增,每天都在虧蝕,所以中方急於投產,「這類公司沒有人會自行出資,全靠借貸,銀行也好,發債也好,都要付利息。未到投產的一天,不能賺錢,就是蝕息。電廠一日平均發電量多少,算一算,就知道這個項目每天都在虧蝕很多」。他批評,核電的安全隱憂一直存在,雖然近年技術經多翻改良,計算上的出事率是萬分之一,但目前全球有400多個已啟用的反應堆,當中6個出現事故,以此推算,比率超過百分之一。

「台山正做一些無前人經驗的事……EPR已經有很多負面往績,中國機組又是全世界首個,各方面來說,中國是行先了一大步,我個人認為,應該要十分小心。」

台山核電站所裝載的核輻射燃料量是福島核電站3倍

一直留意中國核電發展的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指,台山核電站若成為世界首個投產的EPR,等同繞過法國核安全局監督,不能接受。「EDF希望將三代核技術向全球出口,不會想台山項目出錯,破壞聲譽。不過,EDF只佔三成股權,中方有權決定何時啟動機組;而中廣核只須向國家核安全局交代,即使壓力容器不能通過法國核安全局,中廣核亦不用理會;所以關鍵是雙方的技術轉移協議,當中有否條文規定中廣核啟動核反應堆前須EDF批准。」

黎廣德並提出,過往資料顯示國家核安全局並非完全掌握台山情況,而AREVA因核技術出問題,去年幾乎破產,要由法國政府介入支撐,會否為避免引起更大財務問題而對安全問題妥協,都引起更多安全隱憂。去年11月法國總統奧朗德訪問中國時,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宣布入股AREVA,中法雙方並簽署合作備忘錄,當時巿場估計AREVA在2017年將面臨34億歐元(約294億港元)赤字。

黎廣德擔心,台山核電將安全系數不斷降低,「台山核電站所裝載的核輻射燃料量是福島核電站3倍,一旦發生大規模核洩漏,勢波及附近7千平方公里範圍,影響包括香港在內的逾5千萬人口。」

AREVA發言人指所有台山核電站的事宜應由領導項目的中廣核回應。中廣核電力強調,該公司非常重視核安全,但並沒有回應傳真社記者的多項查詢。中廣核電力將於星期五在港召開股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