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料 image
調查報道

中國修訂過往經濟數據不改公開紀錄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由負變正 3年相差27百分點

中國內地上周一(19日)公布最新經濟數據,首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由負轉正。不過FactWire傳真社發現,當中反映復甦動力的固定資產投資及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其總額及增幅有矛盾,其中固定資產投資數據3年累計變幅差距高達27個百分點。

中國內地上周一(19日)公布最新經濟數據,官方公告指首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由負轉正。不過FactWire傳真社發現,當中反映復甦動力的固定資產投資及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其總額及增幅有矛盾,其中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變幅,按官方公布總額計算為跌百分之13.2,但官方公布增幅為百分之5.4,類似情況同樣發生在2017及2018年,3年累計變幅差距高達2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回覆查詢時確認曾修訂上一年數據,但修訂後沒有更新過往公開紀錄,又指用數據作跨年份比較是錯誤。不過國統局網站及坊間金融機構引述相關數據時,均曾同時使用修訂前及後的數據作跨年份比較。

根據國統局公告,內地今年首三季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為43.6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百分之0.8,為今年首度由負轉正。不過記者翻查去年公布的數據,2019年首三季固定資產投資為46.12萬億元,今年按年應跌百分之5.3,與官方公告變幅差距超過6個百分點。國統局在今年的公告附註表明,2019年的數據曾經過修訂,「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統計執法檢查和統計調查制度規定,對上年同期固定資產投資數據進行修訂。」

表一:2019年至2020年首三季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數據。這年的官方公告附註列明曾修訂前一年數據。

國統局網站現只載有早至2011年的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數字,過去9年類似的修訂附註出現於今年1至9月、2019全年及2018年12月發布的公告內。其中2019年12月的公告顯示,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為55.15萬億元,按年升百分之5.4,不過數據若與前一年公布的63.56萬億元總額相比,是下跌百分之13.2,兩者差距高達18個百分點。

表二:2011年至2019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數據。橙色數字代表該年公布曾修訂前一年數據。

同樣情況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亦有出現。國統局今年公布指首三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7.33萬億元,與去年同期比較下跌百分之7.2。不過根據去年10月公布的數字,2019年首三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29.67萬億元,即跌幅應為百分之7.9,兩者相差0.7個百分點。公告中同樣有修訂附註,「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2019年進行了修訂,2020年月度增速按照可比口徑計算。」

表三:2019年至2020年首三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這年的官方公告附註列明曾修訂前一年數據。

據國統局過去9年資料,類似的修訂附註亦出現於2018年及2015年。其中國統局2018年公布,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8.1萬億元,按年增長百分之9。而2017年公布當年的總額為36.63萬億元,按此推算的按年增幅為百分之4,而非百分之9。當時的公告中亦有一項附註列明前一年的數據經過修訂,「上年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及有關制度規定進行了修訂,增速按照可比口徑計算。」

表四:2011年至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橙色數字代表該年公布曾修訂前一年數據。

雖然兩項數據多次因應普查結果及統計方法而被修訂,但官方提出新一份數據的變動比率時,並沒有更新過去的數據。在國統局國家數據庫網站(https://data.stats.gov.cn/)搜尋相關經濟數據,目前顯示的版本仍然是修訂前的資料。

將差距累積後情況更明顯。傳真社以國統局每年公布的數據計算由2011至2019年的增幅,得出兩個版本。一個版本基於當局2011及2019年公布的總值計算,總值未經修訂,另一版本基於當局每年公布的按年增幅計算,當中牽涉前一年的總值被修訂。

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2019年公布的累計總額為55.15萬億元,相比2011年的30.19萬億元,升幅近百分之83,但以國統局公布的按年增長計算,9年累計升幅達百分之137,兩者相差高達54個百分點。

其中差距主要來自最近3年的數據,根據國統局公布2016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是59.65萬億元,與2019年53.37萬億元直接比較,下跌百分之7.5。不過國統局2017年至2019年公布的增長均為正數,累計升幅為百分之19.7,與由總額計算所得數字,差距高達27個百分點。國統局2018及2019年的公布均有附註修訂前一年數據,2017年雖然未有修訂,但數據與公布的增幅仍有落差1.3個百分點。

至於社會消費品零售,2019年公布的累計總額為41.16萬億元,相比2011年的18.12萬億元,升幅百分之127.1,而以同樣是國統局公布的按年增長計算,9年累計升幅近百分之129.5,兩者差距2.4個百分點。不過單計2018年一年數據,修訂後比修訂前的增幅多5個百分點,相反2015年增幅則少4個百分點,數據互相抵銷。

傳真社就此向國統局查詢,經數據諮詢熱線獲得回覆。國統局稱「數據庫所列的增長速度是經修訂後的數據,絕對量(總值)則在修訂後沒有再更新」,並承認「目前絕對量跟增幅之間是不太對應,只能以一年跟前一年比,不能跟以前的年份一同比較。」國統局稱,外界包括研究機構引用相關資料時,如用作跨年份比較是錯誤的。

國統局指,經濟普查等於是重新核查數據,以往的年份對數據作初步估算,普查時會重新作一次調整,並強調核查後經調整的數據才最真確反映當年的經濟狀況。

雖說如此,國統局發表公告時亦會同時引述修訂前及修訂後的數據。例如2020年1月發布的公告《2019年1-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5.4%》中,用圖表比較2018至2019年的數據,當時已公布2018年數據經過修訂,才得出2019年增長百分之5.4的數據,2018年的按年增長亦應該調整,但圖表引述的仍是修訂前的比率。

坊間引述相關數據時亦出現同樣問題。一份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於今年9月公布的報告,題為《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Q2/Q3 2020》(中國2020年第二/三季季度經濟),當中引用國統局每年公布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以折線圖比較歷年增幅。另一份由國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於去年12月公布的報告,題為《China consumer report 2020》(中國消費者報告2020),當中亦引用國統局歷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比較。兩份報告均同時使用修定前及修定後的數字作比較。

「未曾聽說過這些數據不能跨年比較,難道GDP也不可跨年比較嗎?」現任美國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中大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梁天卓表示,若修訂過程中改變了統計範圍、統計方法等,令兩個數的基數不同,只要更新相關數據便可比較。

梁天卓指出,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受市場關注,因為這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其中兩項,前者代表的是企業生產力,亦即經濟增長動力的重要指標,而後者對中國經濟愈來愈重要,尤其現在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內循環」。

梁認為,如果統計方法經常有變動會削弱數據的意義,以歐美國家為例,一般大約10年才會作一次調整,而統計方法和相關變動都比較透明,如修訂不影響數據採樣,會一併調整至少5年的歷史數據,令相關數據可以比較。

國統局修訂數據所依據的全國經濟普查,自2004年起每5年進行一次,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於2019年進行,收集2018年度除農業以外的公司產業數據。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普查內容包括公司及機構的業務類型、員工人數及學歷、資產及負債、生產、銷售、庫存及成本等等。

傳真社向政府統計處查詢香港相關做法,統計處回覆時指,本地生產總值統計數字自1980年起共作出10次非例行的技術性修訂,包括納入新的數據來源及經改良的估算方法等,其後數據及其組成部分的整系數列,視乎修訂性質可能會因應有關工作範圍而作出修訂。

統計處今年3月出版的《本地生產總值(年刊)(2019年版)》提到2007年10月的修訂,當時採用以環比物量計算本地生產總值的數字,取代以往以固定價格計算的數字,當局為保持數列的可比性,該次修訂作出的後向估計數列追溯至1987年。不過當局於2012年9月修訂本地生產總值的編製架構,則未有列明有否重估以往的數據。而最近一次修訂估算方法為2013年8月,當時的修訂追溯至2009年,並更新相關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