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料 image
調查報道

斥35億公帑推動維修 政府資助工程現圍標跡象

政府推出「樓宇更新大行動」,連同其後推出的資助計劃,共斥資35億元資助舊廈修葺。但傳真社分析日前公布的「樓宇維修資料庫」數據,發現這些獲公帑資助的維修項目,在當局發放資助的監管制度下,同樣出現圍標跡象。

金融海嘯後,政府為「保就業」推出「樓宇更新大行動」,連同其後推出的資助計劃,共斥資35億元資助舊廈修葺。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曾經強調沒有政府資助維修屋苑被圍標,但傳真社分析日前公布的「樓宇維修資料庫」數據,發現這些獲公帑資助的維修項目,在當局發放資助的監管制度下,同樣出現圍標跡象。

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於2011年以發展局局長身分接受訪問,講述「樓宇更新大行動」時已提到維修市場有圍標,要市民留意顧問費過低問題,又認為需要向業主提供維修價作參考。2015年,她以政務司長身份出席活動時則指,「樓宇更新大行動」下的項目獲廉政專員白韞六告知沒有被圍標,又指計劃在設計上防止圍標,若有如標價高等圍標跡象,便不會發放資助,形容計劃非常成功。

不過傳真社周二報道,分析顯示資料庫的223個工程中,廣泛出現圍標跡象,包括顧問費偏低、少數公司包辦工程、承建商違背正常競爭下的商業行為等。資料庫223個工程中,包括至少75個屋苑或大廈獲得政府資助,佔整體三分一,其中67個來自「樓宇更新大行動」,9個來自其後推出的「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其中一幢大廈重複申請)。記者分析該75個屋苑或大廈的入標資料,發現圍標跡象情況與整體市場無異。

周二報道提到,整個資料庫一半工程由18間擔任承建商的工程公司中標,其中5間包辦四分一工程。該18間中標次數最多的工程公司,在74個有承建商入標資料的政府資助工程中,在當中41個中標,比例達到百分之55,其中中標最多的5間承建商包辦21個工程,比例達到近三成,比整體市場更高。

為觀察林鄭月娥2011年與2015年間言論的變化,記者從資料庫揀選該時段獲政府資助的大廈維修工程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顧問費與維修費的比例低於合理水平的情況亦有出現。其中西環萬發大廈2011年進行維修,以3萬元聘請顧問陳詠梅建築師樓有限公司,再以505.8萬元聘請曾穩利建築有限公司進行維修,顧問費佔工程費的比例只有百分之0.6。元朗富安大廈2014年進行維修,香港國際建築顧問有限公司的顧問費是4萬元,協基工程公司的維修費449.7萬,比例只有百分之0.8。兩個工程的顧問費比例,都遠低於工程界標準百分之5至8。

這些政府資助維修的工程,有部分維修費明顯偏高,長沙灣萬利大廈平均每戶約16萬元,馬寶道馬寶大廈約18萬元,北角嘉雲樓約16萬元,而近年成功申請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的大廈,包括西灣河大廈、黃大仙新光中心、西環錦興大廈等,亦每戶平均約10多萬至20萬元。

「樓宇更新大行動」以及由不同資助計劃合併而成取代前者的「樓宇維修綜合支援支計」,均是針對一些租值較低的舊樓而非中產或豪華屋苑,港島、九龍、沙田、葵青及荃灣住宅樓宇的平均應課租值不多於每年10萬元,其他新界樓宇則不多於每年7.6萬元,即平均每月分別不多於6,333元及8,333元。

測量師學會與香港城市大學2012年合作推出樓宇維修參考價,數據顯示30年或以上樓齡樓宇若樓高少於7層,維修費每戶約5.1萬至6.8萬元,若樓宇高於7層,收費則介乎4.4萬至5.4萬元。

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表示,學會與城大2015年曾經更新數據,結果顯示有部分項目成本上調,亦有部分下調,但整體都不超過百分之10升幅,「即使現在調整了都是(每戶)6、7萬元,個別樓宇困難一點、偏遠一點或工序複雜一點,都是8、9萬元,仍然與外面的大維修價格有一段距離。」

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接受傳真社訪問,講述樓宇維修的參考價。(傳真社圖片)

何補充,數據來自約200個案例,包括外牆漆油、外牆磚、石屎維修、渠管、天台防水、更換公眾地方窗戶、清拆僭建物等常見維修工程項目,原則是有損壞去修補,而非翻新或美化,不過因每樓宇維修狀況不同,要加上項目、數量、樓宇特性作評估,不可以作為維修價格指標,但可助業主作為初步預算參考。

本港有逾4萬幢私人樓宇,目前約有2.1萬幢達30年樓齡,並逐年增加。政府金融海嘯後為「保就業」2009年推出「樓宇更新大行動」,資助超過30年樓齡的大廈進行修葺,合資格業主可獲資助上限1.6萬元,長者則獲4萬元。2011年政府推出「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整合各個部門機構的支援及資助,申請條件降至逾20年樓齡的大廈。兩計劃前後斥資35億元公帑,鼓勵舊樓維修,當中32億元由政府注資,市建局及房協各投放1.5億元。2012年強制驗樓及驗窗計劃實施,政府每年抽出2,000幢逾30年樓齡的大廈,強制進行檢驗及翻新工程,全城隨即進入樓宇維修高峰期。

市建局數據顯示,近年每年獲得政府資助維修的樓宇約有550幢,2009年至今累積維修逾3,000幢大廈。根據傳真社資料庫數據,獲政府資助而有維修費數據的工程共有70個,平均每座大廈維修費約560萬元,以此推算每年550幢樓宇工程涉及維修費約30億元,歷年來3,000幢累積工程費達168億元。

「樓宇更新大行動」是2009年林鄭月娥任職發展局局長時推出,2011年11月2日她出席商業電台節目後接受訪問講述「樓宇更新大行動」時,曾表示知悉樓宇維修有圍標問題,並提醒業主留意顧問費偏低的情況:「往時我們聽到的投訴,好多時顧問價錢壓得好低,去到招標時或許出現一些不規舉情況出現,我們都是針對這些工作,與房屋協會及市區重建局給予業主一些應該知道的知識,就是顧問費不應太低,太低有問題,亦讓業主知道一般做外牆維修,或者樓宇內部保養應該是甚麼價錢,讓他們心中有數;最重要是鼓勵香港更多承建商參與投標工作,這個我們得到香港建築業承建商聯會大力協助,他們亦鼓勵會員參加投標工作,因為只要多標書,圍標的情況便會大大減少。」

不過2015年11月20日到,與時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和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到訪觀塘大廈後,會見傳媒時卻發表「樓宇更新大行動」無圍標的言論:「因為剛才這位記者朋友是問,在樓宇更新大行動裡面做的舊樓維修有沒有圍標的現象,答案是沒有的。因為我曾經親自問過廉政專員白韞六先生,他給我的答覆就是在樓宇更新大行動裡面的舊樓維修是沒有出現圍標的情況,因為我們不是單單給他們一個津貼這樣簡單,是透過市區重建局和香港房屋協會,給他技術上的支援,事實上,如果有圍標的情形出現,即是說標價是高,我們是不會給他們有這個資助,所以,根本在設計上是可以防止這種圍標的情形出現。」